◎片 名 活着
◎译 名 To Live
◎年 代 1994
◎影片类型 剧情
◎国 家 中国
◎对白语言 普通话
◎字 幕 中字
◎IMDB评分 8.2/10 (5,180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0081/
◎视频尺寸 720 x 400
◎片 长 02:13:13
◎视频格式 mkv
◎文件大小 840MB
◎国 家 中国
◎导 演 张艺谋
◎主 演 巩俐/葛优/牛犇/刘天池/郭涛/张璐
◎获奖情况
获法国戛纳第47届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男主角奖、人道精神奖
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10大华语片之一
全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英国全国“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奖
剧情简介:
根据余华同名原著小说改编,张艺谋导演,葛优、巩俐主演。描述国共内战时期,大少爷徐福贵嗜赌成性,妻子家珍屡劝无效,带着女儿凤霞回娘家。当夜福贵输光全部家产,父亲给他气死。一年后,家珍带着女儿及手抱的男婴有庆回家,福贵痛改前非,走埠演皮影戏维生。适逢国共内战,福贵先被国民党拉俘当兵,后被俘掳。好不容易获释回乡,庆幸一家团圆,却发现凤霞生病成了哑巴。数年后,大跃进运动及文化大革命先后发生,有庆与凤霞亦先后惨死。剩下凤霞难产生下的孙子馒头跟老人家继续活下去。
本片以贴近生活的小人物通俗剧风格反映数十年来中国老百姓“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活观,对大陆的政治运动荒谬性作出嬉笑怒骂的批判,是罕见的黑色喜剧佳作,但在大陆遭禁映。因投资者为香港年代公司,故在海外均有公映。很多人认为这是张艺谋最好的一部片子,一部活生生的中国现、当代野史,因为正史的缺如,更显出了它的超常价值。本片获94康城影展3项大奖:最佳男主角(葛优)、评审团大奖、人道精神奖。
评论
《活着》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片,主人公福贵的遭遇异常凄惨。影片透过一个人的一生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在福贵的一生当中,最初的纸醉金迷,到五颗枪子的恐惧,到儿子夭亡时的悲痛,再到女儿意外去世时的无奈接受,影片结尾时吃饭时的辛酸苦楚,个人命运随波逐流,被历史牵引。《活着》是跨越年代的较长的一部影片,历史浓缩为个人的命运。
《活着》具有一定的史诗性,这种史诗性被包装在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同时隐隐露出一股的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影片的个人生存状态和苦难,在经过精简的历史背景里,体现出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和时代的荒谬感。影片的结尾虽然很温和,但颇引人深思。福贵的一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片中对大跃进、文革等时期也进行了温和的讽刺。影片中的绝望、无助、无力在黑色幽默里得到转变。
导演张艺谋对小说中不少情节作出了“留有一线”的改变,例如对原著中一些直接攻击社会主义时代的场景的删减,如三年自然灾害。对几个主要配角命运的修改,如把有庆的死因由替县长夫人输血过多而死改为交通意外。但张艺谋之所以对这些尖锐的部分作出弱化的改变,更可能的原因是他个人出于谨慎而对政治风险作出的考虑,而不是因为他认为小说原著反映的情节过于血腥、尖锐,所以有所不认同。为什么呢?因为从情景的血腥程度来说,有庆死于交通意外的镜头远比因输血过多而死要血腥。
张艺谋把这些情节改变后,同时却插入了不少有所指的情节,例如凤霞的死中本没有王教授这一角色,又如镇长(小说中的队长)提到的发炮解放台湾的情节,张艺谋悄然地把镇长的原话改成张狂的笑语,故意制造出讽刺的效果以达到丑化那个时代的目的,这都是值得观众留意并深入分析的作为导演的张艺谋有何目的的细节。
电影还有一个情节,就是当年通过赌博赢取福贵祖屋的龙二在建国初因抗法和破坏国家财产而被判处死刑,福贵感慨着自己的“幸运”。虽然龙二的死是因为其违法抗法,他被枪毙也是死有余辜的,而福贵如果当年继续保留着祖屋 ,那他难免也会成为一个冷酷自私的刻薄地主。 而且这样的剧情描写更显示出了这种乱世年代,世事无常。年轻时的人生选择造就了今天相反的命运结局。
影片中,把龙二受刑时的枪声弄得清脆尖锐,回荡不已,这是导演为了制造一种“革命恐怖”的氛围而特意作出的铺垫,这已经预示着作者和导演的伏笔——一个“革命恐怖”的时代开始降临。影片通过福贵的心有余悸的话不断暗示着龙二是无辜送命,这已经是赤裸裸地为当年的地富反坏右鸣冤,鼓吹地主对人民要求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抵制是有理的,当然,这也符合作者余华的反共心理和导演张艺谋的内心看法。
张艺谋对该电源的较大创新是插入了一条暗线——皮影,皮影在电影的开头、剧中的几个转折点和末尾(皮影箱)都有所出现。从艺术角度分析,皮影与秦腔的搭配确实起到了一定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影片的美感和大时代小人物的情感氛围。
影片涉及皮影这个意象还有一处暗示,到了结尾,福贵把尘封着的皮影箱拿出,帮孙子放入小鸡,这个空空的箱子寓意着孙子的崭新命运。当孙子问起他“小鸡长大后变成什么”这个似曾相识的问题时,他不再像当年回答儿子有庆的问题时那样回答“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等牛长大了,共产主义就到了。”而是改为“等牛长大了,馒头也就长大了”。这个细节可以说是导演的一种暗喻:告别激情岁月的宏大理想,回归踏实的生活。
【杂语】
《活着》里的最佳男配角奖应该颁给两个人:一个是拉壮丁的国民党军队连长,另外一个就是村长(队长)。
塑造连长的几句代表性的话有:“两个蠢驴,连打架都不会,给我去拉大炮”(连长看到福贵和县长仆役在打架时说);“操你娘,老子是连长”(仆役错叫连长为排长时);“他娘的,老子闭错了一只眼睛”(连长放仆役走,但却被后开枪要打死他,结果没打中时)。就这三句话,就把连长的性格勾勒出来了:蛮横、粗野、暴戾。这和老舍在《茶馆》中塑造军阀军官有异曲同工之妙。军阀军官用方言一说“吊,谁要钞票,(要)现大洋,现大洋”,一个愚昧贪婪老土的军阀便跃然纸上了。正所谓什么人说什么样的话,能用最贴切而且精炼的语言塑造人物性格,确实需要很深的内力。
再看塑造村长的几句话:“村里办了食堂,砸了锅,谁都用不着在家里做饭了,省出力气往共产主义跑,饿了只有抬腿往食堂门槛里放,鱼啊肉啊撑死你们”(人民公社化时期村长要砸福贵家的锅拿去炼钢时);“福贵,这小子说的还真对,你家出了个科学家”(村长听到福贵儿子有庆说炼钢要加水时);“福贵,家珍,有好吃的分我一口”(灾荒时村长闻到福贵家有米香时)。三句话构成的一阳指一指就圈定了村长的性格:很忠诚、很平和也很愚昧、很小农。
终极葛优:最具韧性的普通老百姓。
《活着》帮助葛优拿下戛纳电影节影帝殊荣,当时张国荣曾经对他说:“本以为我能成为中国第一个成为戛纳影帝的演员,没想到您抢了先,真让我又羡又妒。”
该片被视为张艺谋最好的作品,也是中国电影中难得一部佳作,那么在银幕上支撑这部电影的葛优绝对占了头等功。他费力地唱戏的时候,深刻地拿捏住了福贵的感情与性格。他与春生谈话,叫他绝对不能干傻事的时候,完美地展现出普通老百姓骨子里的善良。经历了丧子丧女,他仍然活着;他意识不到他是在为活着而活着,但我意识到这是深入了民族骨髓的韧性。虽然哀其不幸,但不怒其不争,其实作为那个时代中国的普通老百姓,除了争口饭,还能争什么?
◎影片截图
【下载】
地址1:
http://fileserve.com/list/GpeufPe
地址2:
http://www.filesonic.com/folder/3742621
0 评论:
发表评论